“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”的政策出台之後,引起熱烈的討論。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質疑上下班“公車網站優化補貼”——為什麼公務員上下班就有公車補貼?老百姓不也沒有嗎?而網友@練洪洋 則說:補貼可以有,但需要有一本透明的賬。對於公務交通費用,理想的狀態應該是:嚴格公務交通費的界定與核准制度,然後實報實銷。    
  這些大概就是燒烤有代表性的要不要車補的兩種對立的觀點。我覺得,這個問題已經沒有必要做過多的討論。在市內的行政活動中,存在交通經費,過去是把這種經費表現在具體的車輛上,由於管理不嚴,造成了“領導辦公事三分之一,領導辦私事三分之一,司機辦私事三分之一”。這說明有三分之二的公車經費是應該節約的。現在我們把整個公車經費中的三分之二不應該負擔的部分去除,而把三分之一的正當費用保留,並通過發放補貼的方式給予公務員,用於公務交通,這應該是可以接受的。《反浪費條例》中已經明確表示,“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”,這說明車補不會很高,適可而止,而且只是補貼公務部分,不補私務部分。因此,曾代表所擔心的公務員上下班有車補的問題,應該是不存在的。“適度補貼”是一大突破口,也是此次“2013版”車改方案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。
  上下班接送、外出接送,已經成為部分“大領導”公務員的一種特權,由於很有“面子”,就在官員中間蔓延開來。更糟糕的是,很多官員不把這種違規視為違規,法不責眾。有的網民對我說:住地到辦公室僅兩公貸款里,一位官員當了副處長之後,就不再步行上下班了,真不知道他如果當了廳長之後會怎麼樣。可見,本來一些官員是完全可以自己上下班的,就是因為當了官,才不願意走路,不知道是不會走了還是不想走了。
  我想在此講一個總是讓人痛心的上下班的故事:我是早上6點30分用鬧鐘起床,6時50分出門,否則可能就會遇到堵車。7點20分左右順利到辦公室。如果騎自行車則要1個半小時。每當我開車出小區時,見到大門外有等著接人的公車,我都覺得心痛:我6點30分起床,司機不是要6點起床嗎?多麼辛苦!這是其一。其二,上下班由司機接送,司機要跑兩個來回,而我自己開車,只要一個來回,占用道路、增加油耗、多花錢等問題就出來了。這也是中國“堵城”越來越多的原因。其三,司機接送領導外出開會,領導在樓內開會,司機在樓外等待,天氣冷或者熱,就打開空調在車內享受。要知道三分鐘的怠速,等於一公里的油耗。如果是私家車,絕大多數不會這樣做。不久前我參加一個300人的大型研討會,固態硬碟樓外是一大片車和近300名司機。說實話,當我走過這些轟轟作響的公車時,總有一種心痛的感覺。2012年全國“兩會”上,有記者就報道:在天安門廣場上,那些大使館的司機都會關閉發動機,在車內等待,而我們的公車往往是打開發動機取暖。在車內放一件大衣不是可以解決問題嗎?姑且不說這些司機願不願意這樣耗在這裡,對國家來說,不能不說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。因此,在大多數國家,除了客車、出租車等車輛之外,一般是很少有專職司機的。在武漢的一個街道,2009年開始車改,除了主任、書記、辦公室各留一部車之外,其他十輛車拍賣,年紀大的司機提前退休,有編製的年輕司機經過培訓,走上了新的崗位,幹得很出色。
  總而言之,省部級以下的幹部使用一般公務車與專職司機,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“私用式”的浪費,而作為中國的公務員應該京站美食學會心痛。這是一種起碼的情感要求。十年來,我請局裡司機到我家來接我,不會超過三次,大多是要到外地出差而又不便開車上班的時候。領導有專職司機,確實方便多了,但是,這些方便是要付出納稅人的代價的。我一直強調“行政如治家”。幾乎人人都會在當家理財方面精打細算,而一沾到“公”字,就大手大腳。除了大企業家,一般不會為自己的私車請一位專職司機,而在公車這個問題上卻要有專職司機,除了一些經濟原因之外,就應該是“面子”問題了。你有“面子”了,白花花的銀子就沒有了。所以,官員一定要學會“心痛”,包括對司機與公車經費。(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、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)
(原標題:[個論]葉青專欄:官員要學會心痛)
(編輯:SN09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q26gqhe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